杭州市统计局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 工作信息 >> 其他业务信息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单位: 市统计局 主题分类
    有效性: 统一编码:
    市统计局积极创新 服务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布日期: 2006- 01- 10 00: 00: 00 访问次数: 来源: 市统计局

        2005年3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服务业发展大会,制订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大文化产业、大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信息软件业和社区服务业八大重点服务业,建设服务业大市。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对统计部门来说,就是要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用数据反映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但服务业统计是统计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国家、省没有现成统一的方法制度。为此,市统计局知难而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建立了适应杭州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服务业调查制度,服务于发展。
         市统计局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的设计中,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力求科学和可操作。整个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主要包括总体目标、设计思路、遵循原则、基本功能和贯彻执行等几个方面。具体包括了八大重点服务业的行业范围界定、八大重点服务业统计测算制度、服务业限上单位与限下单位划分标准、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的表式设计和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贯彻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创新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创新,首先体现在服务业统计调查总体目标和设计思路的设定上。我们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原则,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和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及服务业发展全貌为重点,建立一套涵盖服务业全部行业,能全面、系统、适时掌握服务业发展状况,既反映服务业总体单位基本情况,又可反映各类服务业生产与服务活动规模以及最终活动成果的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指导工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市、县统计部门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服务水平打好基础。

    创新界定八大重点服务业行业范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杭州市八大重点服务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产业,具有行业交叉的特点。它不同于国家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而是一个多行业细分类的重新整合。要对八大重点服务业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监测,首先需要对八大重点服务业的行业范围做出一个界定。如何做好八大重点服务业的行业范围界定,是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设计中碰到的一个主要难题,我们在遵循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前提下,根据对八大重点服务业的理解以及国家部分已有的类似界定,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以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划分为基础,对八大重点服务业的行业范围作出科学界定。如在对大文化产业的行业范围进行界定时,部门之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应用国家已有的类似行业界定原则,把大文化产业的行业范围界定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二部分坚持采用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行业范围界定,便于今后横向城市之间的比较分析。第三部分根据我市发展大文化产业的需要进行行业范围界定,便于今后我市大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纵向比较分析使用。又如,服务业限上单位与限下单位划分标准的设定,我们改变单一划分标准的做法,根据服务业涉及行业广的特点,分别对服务业按不同行业小类类别设定划分标准,充分体现了不同服务业单位的规模状况,做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坚持了国家统计标准和制度,又适应了地方发展服务业的需要。

    创新服务业统计调查的贯彻实施方式。服务业统计调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服务业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统计调查的方式,按照“统一制度、分级实施、部门配合、集中处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统计部门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推行系统工程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中,统计部门主要负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增加值的核算,负责收集服务业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主要指标以及服务业限额以下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主要指标的抽样调查工作;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是通过整合现有的部门行业统计报表,适当新建一些政府统计调查制度以反映八大重点发展服务业具体的发展情况。通过建立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实现了政府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新建政府统计调查制度的整合,理顺了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关系;实了现市、区、县(市)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整体、协力、互补、共享”。

    创新服务业统计的调查方式。针对服务业单位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不拘泥于单一调查方式。经济普查资料分析显示:少量规模大的服务业单位的经济总量占了服务业经济总量的大头,且这部分单位统计基础相对较好,调查时可多设置一些指标,通过对这部分服务业单位实行全数调查,可以基本反映服务业发展情况。大量小规模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统计基础十分薄弱,适合采用抽样调查,指标可以相对简单一些。为此,在具体调查方式上,我们针对不同行业,采取全数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收集服务业统计数据。

    创新服务业统计调查成果的使用。服务业统计调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查成果必须改变使用单一的状况,要实现调查成果使用的多样化。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包括服务业统计调查总制度和八个重点服务业统计测算制度,可满足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需要,反映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和内部行业结构变化状况;反映服务业的经济类型结构、地区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反映服务业的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个私经济发展情况;反映服务业的税收收入的经济结构和行业结构;反映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等;可以同时满足市、区、县(市)GDP核算的需要,也可通过分类归并完成八大重点服务业增加值核算,比较具体详细地反映八大重点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可以根据需要,反映各地方重点扶持的服务业发展情况,使统计监测变被动为相对主动。同时,根据八大重点服务行业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通过全数调查取得资料,我们通过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经测算后确定了八大重点服务行业之间相互交叉行业分配比例,实现了调查方式整合的创新和调查投入与产出比的高效。

    创新服务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提出了全市服务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与考核方法。以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税收、服务业从业人员等三个总量指标的增长速度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比重、人均规模变化情况来综合考核各区、县(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税收既可以反映服务业发展的总量、速度以及对全市发展服务业的拉动情况,也可以反映效益状况;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可以反映服务业发展对稳定社会、解决就业方面的贡献。该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既反映了各地发展服务业量的扩张,又注重增长方式的转变;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既考虑各地的发展基础不同,也考虑各地发展速度的快慢以及对全市的贡献程度。综合复合性的考核指标体系改变了以往单一指标考核带来的弊端。

    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9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终于建立了杭州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八个重点服务业统计测算制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统计局的教授、专家对杭州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杭州市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既遵循国家统计制度原则,又体现杭州自身特点,统计调查方法简便可行,制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填补了统计制度方法的一个空白,具有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国家统计局李德水局长、林贤郁副局长等领导分别听取了我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情况的汇报,认为杭州市服务业统计工作已经开创性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实施方案具有相当的推广价值。希望我市按既定的目标和方案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为今后全国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提供经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