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发布日期:2020-04-01 10:57浏览次数:来源:市统计局

杭州市统计局

杭州市人民政府第四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1日

根据杭州市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11529个,从业人员69.81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63.2%和9.2%。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64.2%,零售业占35.8%。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62.9%,零售业占37.1%(详见表3-1)。

表3-1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111529

69.81

批发业

71609

43.92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1506

0.69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5925

5.72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19073

11.05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2896

1.72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3623

3.43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6829

9.84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18004

9.96

贸易经纪与代理

567

0.22

其他批发业

3186

1.28

零售业

39920

25.90

综合零售

1115

3.88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5690

1.99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8513

4.41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2257

1.22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1921

1.64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2879

4.05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4382

2.76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5770

1.96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7393

3.98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3%。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0.1%,股份有限公司占0.5%,有限责任公司占5.1%,私营企业占93.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4.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3%,外商投资企业占2.8%(详见表3-2)。

表3-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111529

69.81

内资企业

110972

66.28

国有企业

74

0.20

集体企业

114

0.05

股份合作企业

24

0.02

联营企业

15

0.02

有限责任公司

5651

12.46

股份有限公司

553

3.78

私营企业

103681

49.45

其他企业

860

0.29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27

1.60

外商投资企业

330

1.9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378.01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2.4%。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060.71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317.29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9.3%和62.3%。负债合计11565.9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290.48亿元(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5378.01

11565.91

28290.48

批发业

13060.71

9620.54

24586.54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128.17

92.19

152.2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1074.58

623.94

1417.50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1741.35

1354.11

3292.89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318.89

223.83

517.31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746.61

476.79

1077.72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6874.73

5319.23

14577.80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1983.67

1391.20

3327.05

贸易经纪与代理

49.59

32.78

29.32

其他批发业

143.13

106.48

194.74

零售业

2317.29

1945.36

3703.94

综合零售

469.78

317.25

594.5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108.07

83.84

108.07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250.74

206.20

259.33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97.79

75.55

86.19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62.64

36.43

84.69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594.32

631.66

1348.98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243.51

189.00

277.47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129.23

101.49

144.04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361.22

303.94

800.65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6720个,从业人员17.60万人(不含铁路运输业,下同)。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088.34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3.8%。负债合计1922.2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41.16亿元(详见表3-4)。

表3-4 按行业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3088.34

1922.27

1541.16

道路运输业

2266.04

1444.04

990.20

水上运输业

86.58

47.06

38.92

航空运输业

289.46

155.84

87.64

管道运输业

10.85

4.86

1.43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95.40

39.99

143.78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201.44

122.23

80.50

邮政业

138.57

108.25

198.69

注:合计数不包含铁路运输业数据。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9066个,从业人员15.89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4倍和13.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34.1%,餐饮业占65.9%。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39.6%,餐饮业占60.4%(详见表3-5)。

表3-5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9066

15.89

住宿业

3095

6.29

旅游饭店

799

4.49

一般旅馆

1856

1.64

民宿服务

383

0.13

露营地服务

**

**

其他住宿业

53

0.03

餐饮业

5971

9.60

正餐服务

4517

5.95

快餐服务

448

2.88

饮料及冷饮服务

373

0.28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69

0.15

其他餐饮业

564

0.33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4%,外商投资企业占0.4%。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0.6%,股份有限公司占0.8%,有限责任公司占8.7%,私营企业占89.5%。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77.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8.4%,外商投资企业占14.5%(详见表3-6)。

表3-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9066

15.89

内资企业

8997

12.26

国有企业

58

0.49

集体企业

27

0.07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

**

有限责任公司

783

3.28

股份有限公司

72

0.48

私营企业

8053

7.90

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7

1.33

外商投资企业

32

2.3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672.72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8.8%。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77.28亿元,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95.44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8.4%和29.7%。负债合计494.49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2.73亿元(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672.72

494.49

402.73

住宿业

477.28

334.03

171.32

旅游饭店

392.06

270.43

128.41

一般旅馆

74.18

58.61

40.56

民宿服务

9.42

4.19

1.52

露营地服务

**

**

**

其他住宿业

1.50

0.74

0.83

餐饮业

195.44

160.46

231.41

正餐服务

155.77

127.74

142.98

快餐服务

28.94

24.17

73.46

饮料及冷饮服务

4.82

5.09

5.35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2.00

1.03

3.85

其他餐饮业

3.91

2.43

5.77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9670个,从业人员39.75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1倍和1.1 倍。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6%,外商投资企业占0.7%。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83.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3.2%,外商投资企业占3.2%(详见表3-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896.66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4倍。负债合计5304.2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179.25亿元(详见表3-9)。

表3-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29670

39.75

内资企业

29300

33.24

国有企业

12

0.43

集体企业

11

0.01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1951

8.46

股份有限公司

281

2.82

私营企业

27039

21.51

其他企业

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65

5.25

外商投资企业

205

1.25

表3-9 按行业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9896.66

5304.20

7179.25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1015.49

692.12

362.90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5174.87

2594.98

4595.7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706.31

2017.10

2220.64

五、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3717个,从业人员7.38万人(从业人员不含证券、保险等行业)。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3686.7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87.96亿元(详见表3-10)。

表3-10 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63686.76

2387.96

货币金融服务

54929.70

1356.56

资本市场服务

4814.03

299.16

保险业

1473.85

633.52

其他金融业

2469.18

98.72

注: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汇总范围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监管的单位和监管范围之外从事金融行业的单位。

六、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3565个,比2013年末增长1.4倍。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508个,物业管理企业2983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5715个,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45.6%、93.5%和2.2倍。

2018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4.02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53.3%。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88万人,物业管理企业14.36万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4.10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9.3%、57.5%和1.0倍(详见表3-11)。

表3-11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13565

24.02

房地产开发经营

2508

3.88

物业管理

2983

14.36

房地产中介服务

5715

4.10

房地产租赁经营

2156

1.57

其他房地产业

203

0.1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28792.87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2倍。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25168.02亿元,物业管理企业830.34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218.99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0倍,2.8倍和1.3倍。负债合计21714.39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91.69亿元(详见表3-12)。

表3-12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8792.87

21714.39

3591.69

房地产开发经营

25168.02

19411.21

3075.63

物业管理

830.34

555.02

242.49

房地产中介服务

218.99

169.21

111.28

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2549.85

1566.72

155.68

其他房地产业

25.67

12.23

6.61

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6781个,从业人员39.58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1倍和50.8%。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6.2%,商务服务业占93.8%。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4.7%,商务服务业占95.3%。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3%,外商投资企业占0.3%。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2%,外商投资企业占0.6%(详见表3-13)。

表3-1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46781

39.58

内资企业

46540

38.87

国有企业

116

1.12

集体企业

2469

1.80

股份合作企业

15

0.06

联营企业

6

0.49

有限责任公司

3387

10.89

股份有限公司

254

0.78

私营企业

40103

23.49

其他企业

190

0.23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21

0.48

外商投资企业

120

0.23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9834.67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58.0%。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825.13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9009.54亿元。负债合计15900.8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72.73亿元(详见表3-14)。

表3-14 按行业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29834.67

15900.87

2472.73

租赁业

825.13

627.95

162.48

商务服务业

29009.54

15272.92

2310.25

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4046个,从业人员23.73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5倍和65.5%。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4%,外商投资企业占0.8%。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7.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0%,外商投资企业占1.9%(详见表3-15)。

表3-15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24046

23.73

内资企业

23768

23.05

国有企业

102

0.76

集体企业

28

0.03

股份合作企业

**

**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1748

6.66

股份有限公司

161

0.84

私营企业

21659

14.74

其他企业

67

0.0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89

0.23

外商投资企业

189

0.45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620.68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6倍。负债合计2203.3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18.47亿元(详见表3-16)。

表3-16 按行业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3620.68

2203.30

1418.47

研究和试验发展

417.77

204.62

145.38

专业技术服务业

2174.22

1460.15

983.70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1028.68

538.53

289.39

九、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8080个,从业人员7.08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5倍和64.4%。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详见表3-17)。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9%,外商投资企业占0.3%。

表3-17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万人)

合    计

8080

7.08

内资企业

8059

7.00

国有企业

16

0.04

集体企业

32

0.04

股份合作企业

9

0.01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398

1.21

股份有限公司

30

0.09

私营企业

7544

5.60

其他企业

30

0.0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9

0.07

外商投资企业

12

0.0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1.90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0倍。负债合计101.5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3.09亿元(详见表3-18)。

表3-18  按行业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负债总计

(亿元)

营业收入

(亿元)

合 计

161.90

101.56

133.09

居民服务业

72.04

47.50

56.09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53.40

37.93

50.16

其他服务业

36.46

16.14

26.84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1856个,从业人员5.16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52.9%和1.1%。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55个,比2013年末增长3.2%,从业人员1.05万人,下降37.1%。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477.88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7倍。负债合计4651.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64.05亿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64.32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7.3%。本年支出(费用)合计92.25亿元。

十一、教育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单位8066个,从业人员24.93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2倍和27.9%。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694个,比2013年末下降2.5%,从业人员19.39万人,增长10.0%。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3.69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3.1倍。负债合计85.7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5.78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753.33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0.0%。本年支出(费用)合计651.60亿元。

十二、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3032个,从业人员15.79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97.2%和41.0%。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520个,比2013年末增长28.7%,从业人员11.73万人,增长18.8%。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7.76亿元。负债合计122.0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4.07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797.28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8.3%。本年支出(费用)合计691.82亿元。

十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及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9818个,从业人员6.50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0倍和40.7%。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860个,比2013年末增长42.9%,从业人员1.03万人,下降28.6%。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85.25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2倍。负债合计394.94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9.64亿元。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90.66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80.8%。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6.36亿元。

十四、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8年末,全市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11000个,比2013年末增长13.3%。从业人员17.00万人,比2013年末下降10.1%。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的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834.52亿元。

注释:[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3]表中个别行业因涉及单个企业数据保密等原因不宜公开,以“**”表示。

[4]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表中数据不足最小计量单位的以“…”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