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局分层分类抓好“四型”教育培训 | ||||||||
|
||||||||
为促进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保障统计源头数据质量,萧山统计局紧贴“服务提升年”“基础提升年”和“素质提升年”主题活动,遵循培训人员全覆盖、分层分类等原则,组织镇街、村(社)统计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基层调查员、辅助调查员、统计部门人员,采用“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强化管理,完善考核,按计划而又兼具灵活性,将各项培训计划落地落细。 (一)综合型培训。由统计部门牵头,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需要,组织局机关、镇街、平台和重点企业统计人员等赴高校开展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经济形势分析、新常态下“三新”统计、专业能力提升、专项统计业务,大型普查等培训。通过综合培训,重点是提高统计人员政治站位,拓宽视野,跳出统计看统计,提升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二)普众型培训。在全区范围内继续全面推开在线继续教育,内容含统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统计业务等方面的课程资源。统计部门人员登录“国家统计局在线学习中心”,区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统计人员登陆“浙江统计教育培训在线学习中心”免费在线学习,使“教、学、考、管”有机结合。萧山区是杭州地区首个全面推开网上教育的区县市,从运行至今总体反应好。今年拟建立“统计人员基本信息库”,实现区镇两级共同协作,按乡镇、行业对统计人员进行登记维护,核准全区从事统计工作人员数量,并以此为基准,实时通报培训人数,保证高参训率。 (三)专业型培训。该局各专业科室根据上级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区工作重点,谋划全年各专业的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分对象、有针对性有质量地开展培训。培训重点分两大类,一类为定期培训,如定报年报会议;另一类为非定期培训,如上级部署专项行动会议、任务调整和临时性任务等。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抓好培训落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专业培训,确保统计人员在熟悉统计笼统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属性单位的统计工作关键要领,专业培训每年在13000人次。 (四)入门型培训。以“统计人员基本信息库”为平台,每年三季度末摸底掌握镇街、平台、部门和企业新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根据人员规模、从事行业产次,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选择讲师,分专业分场次,进行实地培训,于每年年底前完成。从这几年调研情况看,企业统计人员大部分由会计人员兼任,但统计口径与财务口径有区别,入门培训是在普众型培训的基础上,再细化提升培训实效性,如每年开展新入库、“小升规”企业等新人培训,确保报表质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