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发布日期:2011-01-30 00:00浏览次数:来源:市统计局

附件1

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办公室

为全面掌握我国R&D[1] 活动情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宏观管理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2] 。此次清查的标准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9年度。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3] 的法人单位。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各类研究开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产出等情况。

根据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我市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市R&D人员6.9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4万人,占58.1%;女性人员1.75万人,占25.2%。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4]  5.47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5]  2.06万人年,占37.7%。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4.8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0.33万人年,占6.0%;应用研究人员0.55万人年,占10.1%;试验发展人员4.59万人年,占83.9%。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市R&D总经费139.15亿元,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74%,比2000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R&D总经费是2000年的10.3倍,年平均增长29.6%。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5.34亿元,占3.8%;应用研究经费13.82亿元,占9.9%;试验发展经费119.99亿元,占86.3%。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20.70亿元,占14.9%;企业资金114.20亿元,占82.1%;国外资金1.49亿元,占1.1%;其他资金2.76亿元,占1.9%。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制造业R&D经费89.80亿元,占64.5%;教育18.69亿元,占13.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6.95亿元,占12.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39亿元,占6.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25亿元,占1.6%。(详见附表1)。

按地区分,市区(含萧山区、余杭区)R&D经费104.37亿元,占75.0%;五县(市)14.48亿元,占10.4%。

三、R&D项目(课题) [6]情况

2009年全市各类单位共开展R&D项目3.05万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5.53万人年,项目经费127.10亿元。

按社会经济目标[7] 分,工商业发展项目经费89.37亿元,占70.4%;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13.42亿元,占10.6%;能源的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5.59亿元,占4.4%;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5.57亿元,占4.4%;其他项目13.04亿元,占10.2%。

四、研究开发机构[8]情况

2009年全市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1486个。机构中从事R&D活动的人员3.38万人,其中博士和硕士0.78万人,占23.1%。机构R&D经费81.81亿元,是2000年的11.4倍。机构中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原价99.15亿元,是2000年的4.9倍。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领域20个,占1.3%;农业科学领域29个,占2.0%;医药科学领域34个,占2.3%;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1375个,占92.5%;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28个,占1.9%。

附表1         2009年杭州市分行业R&D投入情况

行  业
R&D人员全时当量
R&D经费
总量(人年)
比重(%)
总量(万元)
比重(%)
总计
54708
100.0
1391457
100.0
农、林、牧、渔业
124
0.2
2253
0.2
采矿业
21
659
0.1
制造业
34057
62.3
898029
64.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6
0.1
4854
0.4
建筑业
546
1.0
9787
0.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
0.1
25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7716
14.1
169530
12.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0
0.3
2730
0.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744
5.0
93936
6.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
12
教育
7213
13.2
186881
13.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037
3.7
22527
1.6

注:1、由于此次调查的14个行业,我市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无R&D经费支出,故这两个行业在表中不再列出。

   2、“…”表示指标值不足最小单位数。

 注释:

[1]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展、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2]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和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0年联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工作。

[3] 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是依据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及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摸底调查结果确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4]R&D人员全时当量: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指R&D全时人员(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人员按实际工作时间折算的工作量之和。例如:有2个R&D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9年和1年)和3个R&D非全时人员(工作时间分别为0.2年、0.3年和0.7年),则R&D人员全时当量=1+1+0.2+0.3+0.7=3.2(人年)。

[5]研究人员:指R&D人员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

[6]R&D项目(课题):指调查单位在当年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研发项目或课题。

[7]按社会经济目标分组仅指工业企业立项经费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

[8]研究开发机构包括各类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非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附件2

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办公室

根据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R&D及相关活动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开展R&D活动企业[2]分布情况

2009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3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6%。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301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9.8%。

在开展R&D活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14个,占1.1%;股份制企业290个,占22.6%; 私营企业665个,占51.8%;其他内资企业13个,占1.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9个,占10.1%;外商投资企业172个,占13.4%(详见表1)。

表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R&D企业及所占比重


有R&D活动的企业数(个)
占同类型企业的比重
(%)
合  计
1283
12.6
内资企业
982
11.5
国有企业
14
20.3
股份制企业
290
24.8
有限责任公司
225
21.2
其中:国有独资公司
1
9.1
股份有限公司
65
58.6
私营企业
665
9.4
其他内资企业
13
6.7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29
18.4
外商投资企业
172
18.3

二、R&D投入情况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3.80万人,其中女性0.81万人,占21.3%。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3.41万人年,是2000年的10.6倍。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90.35亿元,是2000年的15.3倍,年平均增长35.4%;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3] 0.97%,比2000年提高0.52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R&D经费63.73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1.19%,比2000年提高0.74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中,国有企业R&D经费3.39亿元,占3.8%;股份制企业30.24亿元,占33.5%; 私营企业25.27亿元,占28.0%;其他内资企业0.14亿元,占0.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9.13亿元,占21.2%;外商投资企业12.18亿元,占13.4%。

按行业分,R&D经费位居前5位的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64亿元,占22.8%;通用设备制造业12.81亿元,占14.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12亿元,占1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38亿元,占10.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79亿元,占7.5%。(详见表2)。

表2        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R&D经费情况

行   业
经费
投入
(万元)
投入
强度(%)
行   业
经费
投入
(万元)
投入
强度(%)
合计
903542
0.9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93802
1.33
 采矿业
659
0.35
  医药制造业
29540
2.02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22780
0.43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橡胶制品业
6498
0.32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塑料制品业
10557
0.4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53
1.1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701
0.40
  非金属矿采选业
106
0.0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4302
0.44
  其他采矿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489
0.49
制造业
898029
1.00
  金属制品业
35847
0.76
  农副食品加工业
4865
0.56
  通用设备制造业
128090
1.90
  食品制造业
15184
0.89
  专用设备制造业
22431
1.35
  饮料制造业
17122
0.4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67873
0.97
  烟草制品业
1048
0.0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1174
1.39
  纺织业
23215
0.2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6388
4.03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779
0.1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5967
2.44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335
0.09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256
0.12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567
0.47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30
0.01
  家具制造业
3128
0.28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854
0.14
  造纸及纸制品业
13136
0.3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627
0.17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3686
0.57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649
0.3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27
0.1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591
0.15



按地区分,市区(含萧山区、余杭区)工业企业R&D经费76.34亿元,占84.5%;五县(市)工业企业R&D经费14.01亿元,占15.5%。

三、R&D项目情况

2009年,全市工业企业共开展R&D项目4544项,项目人员全时当量3.44万人年,项目经费88.55亿元。

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4] 分,开发全新产品的项目经费占65.4%,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项目占25.7%,减少能源消耗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项目占4.4%,提高劳动生产率项目占0.7%,减少环境污染项目占1.7%,节约原材料项目占1.3%,其他项目占0.7%。

按项目来源分,企业自选的项目经费占79.7%,地方科技项目占12.1%,国家科技项目占5.1%,其他企业委托项目占1.5%;其他项目占1.6%。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企业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占77.2%,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占8.1%,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占2.9%,与境内其他企业合作项目占3.3%,与境外机构合作项目占2.2%,其他合作形式项目占6.3%。

四、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办研究开发机构1146个;机构人员4.60万人,其中博士和硕士0.59万人,占12.8%。全年机构经费90.82亿元,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63.54亿元。

五、R&D活动产出情况

2009年,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5] 产值1534.82亿元,是2000年的*倍。

2009年,工业企业申请专利7625件,是2000年的17.2倍;其中发明专利2438件,是2000年的16.2倍;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为32.0%。

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开展R&D活动企业:指有组织地开展R&D活动且有相应经费支出的企业。

[3]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指企业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4]本公报中按项目技术经济目标分、按项目来源分以及按项目合作形式分的数据,均指立项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上的R&D项目。

[5]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附件3

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三号)

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办公室

根据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政府属研究机构[1] (以下简称研究机构)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2009年全市有研究机构38个,其中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机构3个,占7.9%;农业科学领域9个,占23.7%;医药科学领域3个,占7.9%;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14个,占36.8%;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9个,占23.7%。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市研究机构有R&D人员2223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981人,占89.1%;女性716人,占32.2%。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688人年,其中研究人员1179人年,占69.8%。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159人年,占9.4%;应用研究人员263人年,占15.6%;试验发展人员1266人年,占75%。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市研究机构R&D经费7.08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年平均增长10.1%。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0.57亿元,占8.1%;应用研究经费1.27亿元,占17.9%;试验发展经费5.24亿元,占74%。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6.18亿元,占87.3%;企业资金0.24亿元,占3.4%;国外资金0.02亿元,占0.3%;其他资金0.64亿元,占9.0%。

三、R&D项目(课题)情况

2009年全市研究机构共开展R&D项目研究1126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1608人年,项目经费4.00亿元,人均项目经费24.90万元/人年。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项目经费1.62亿元,占40.4%;农业科学项目1.27亿元,占31.7%;医药科学项目0.37亿元,占9.2%;工程与技术科学项目0.41亿元,占10.3%;人文与社会科学项目0.33亿元,占8.4%。

按项目来源分,国家科技项目经费2.32亿元,占57.9%;地方科技项目1.23亿元,占30.6%;研究机构自选项目0.34亿元,占8.6%;其他项目0.11亿元,占2.9%。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研究机构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1.87亿元,占46.8%;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0.58亿元,占14.6%;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0.34亿元,占8.6%;其他合作形式项目1.21亿元,占30.0%。

四、R&D活动主要产出情况

2009年全市研究机构共发表科技论文2426篇,出版著作97种,分别比2000年增长19.4%和3.2%。

2009年全市研究机构共申请专利163件,其中发明专利128件,分别是2000年的4.8倍和5.8倍;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78.5%,比2000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研究机构获得专利授权72件,其中发明专利47件,占65.3%。

注释:

[1] 政府属研究机构:是指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学技术信息和文献机构,但不包括转制院所。

附件4

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四号)

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办公室

根据杭州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1] (以下简称高等院校)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2009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高等院校有22个。

一、R&D人员情况

2009年全市高等院校有R&D人员1.6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48万人,占89.7%;女性0.53万人,占32.1%。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0.81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0.69万人年,占85.2%。R&D人员全时当量比2000年增长93.7%。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0.31万人年,占38.3%;应用研究人员0.41万人年,占50.6%;试验发展人员0.09万人年,占11.1%。

二、R&D经费情况

2009年全市高等院校R&D经费20.30亿元,是2000年的6.5倍,年平均增长23.1%。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4.75亿元,占23.4%;应用研究经费11.51亿元,占56.7%;试验发展经费4.04亿元,占19.9%。

按经费来源分,政府资金10.77亿元,占53.1%;企业资金8.18亿元,占40.3%;国外资金0.34亿元,占1.7%;其他资金1.01亿元,占4.9%。

三、R&D项目(课题)情况

2009年全市高等院校开展R&D项目研究2.36万项,参加项目人员全时当量0.81万人年,项目经费14.23亿元,人均项目经费17.65万元/人年。

按学科分,自然科学项目经费0.94亿元,占6.6%;农业科学项目0.97亿元,占6.8%;医药科学项目2.50亿元,占17.6%;工程与技术科学项目8.31亿元,占58.6%;人文与社会科学项目1.48亿元,占10.4%。

按项目来源分,国家科技项目经费5.37亿元,占37.8%;企业委托项目6.48亿元,占45.6%;地方科技项目1.83亿元,占12.9%;高等院校自选项目0.13亿元,占0.9%;来自国外的科技项目0.27亿元,占1.9%;其他项目0.12亿元,占0.9%。

按项目合作形式分,高等院校独立完成的项目经费10.44亿元,占73.6%;与国内企业合作项目1.4亿元,占9.9%;与国内独立研究机构合作项目1.02亿元,占7.2%;与国内其他高校合作项目1.00亿元,占7.0%;其他合作形式项目0.33亿元,占2.3%。

四、研究机构情况

2009年全市高等院校有研究机构146个。机构R&D人员3090人,其中博士和硕士2395人,占77.5%。全年机构R&D经费3.58亿元,机构拥有科研用仪器和设备的原价16.92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6倍和3.2倍。

五、R&D活动主要产出情况

2009年全市高等院校共发表科技论文3.27万篇,出版著作1246种,分别是2000年的2.6倍和2.4倍。

2009年全市高等院校共申请专利5288件,其中发明专利2516件,分别是2000年的42.0倍和42.6倍;发明专利申请占全部专利申请的47.6%。2009年全市高等院校获得专利授权3028件,其中发明专利1288件,占42.5%。

注释:

[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含高等院校附属医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