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新闻通报
发布日期:2009-01-22 00:00浏览次数:来源:市统计局
杭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    杭州市社会经济调查局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坚持好字优先、干字当头、转型升级、能快则快,继续实施“六大战略”,破解“七难问题”,努力克服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杭州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发展比较协调,物价涨幅回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总体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中,GDP、工业生产销售、外贸出口增长没有达到年初预期目标。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济连续十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781.16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1%,增长幅度连续第十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6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89.38亿元,增长9%,其中工业增加值2140.20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2213.14亿元,增长13.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0:50.2:45.8调整为3.7:50.0:46.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人均GDP超万美元。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70832元,增长10.1%,按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实现了1万美元的跨越,达到10199美元。
    (二)工业产值超万亿元,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工业产值超万亿元。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968.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332.17亿元,分别增长12.5%和12.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916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22%。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装备制造业逐渐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704.1亿元,增长18.2%,增长贡献率达26.1%。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3.76亿元,增长10.8%。其中农业实现产值140.11亿元,增长7.7%;林业实现产值32.02亿元,增长8.7%;牧业实现产值63.66亿元,增长8.7%;渔业实现产值30.93亿元,增长38.9%。全市粮食总产量为110.16万吨,比上年增长3%,肉类产量29.52万吨,增长10.6%。都市农业加快发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和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53.91亿元,增长13.5%;水果、干果、蚕桑、药材和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56.2%和11.6%。
    (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内需拉动效应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8年我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63.52亿元,增长17.7%,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596.63亿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8亿元,增长3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70.5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89.86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6.5%提高至76.6%。
    服务业加快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比工业高4.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7%。在第三产业中,以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0.43亿元,同比增长16.6%。
    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8.38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比上年高3.7个百分点,再创1995年以来新高。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37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76.42亿元,增长23.3%。分地区看,市区实现零售额133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五县(市)实现零售额220.64亿元,增长21.3%。
旅游总收入突破700亿元。2008年,我市旅游市场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后保持平稳运行。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00亿元,达到70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17.21亿元,增长12.5%;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增长15.8%。接待国内外游客4773万人次,增长10.5%。其中国内游客4551.67万人次,增长10.7%;接待入境旅游者221.33万人次,增长6.1%。
    对外经济增速减缓。2008年,我市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8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144.51亿美元,增长7.4%,出口额336.14亿美元,增长12.2%。不包括省公司出口为262.77亿美元,增长13.3%。贸易方式调整加速,全市一般贸易出口257.15亿美元,增长19.6%,比加工贸易高26.4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出口增幅超过外资企业。2008年,我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83家,合同外资6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6%,实际到资33.12亿美元,增长18.2%,实际到资增幅同比回落6个百分点。
    (四)财政金融平稳运行,企业效益增速下滑
    财政收支运行平稳。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910.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5.35亿元,分别增长15.5%和16.3%,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0.8和13.6个百分点。2008年,地方财政支出419.67亿元,增长25%,
    存贷款余额双超万亿元。20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333.35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476.59亿元,增长31.8%。本外币贷款余额10069.03亿元,增长19%。人民币贷款投向中,工业、商业和农业短期贷款分别增长12.1%、18.0%和17.8%;私营个体短期贷款增长16.4%;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1.2%。
    企业效益增速下滑。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38.8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实现利润408.73亿元,仅增0.3%,同比分别回落24.4和33.3个百分点。
    (五)民生进一步改善,价格指数涨幅由高向低回落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8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92元,分别增长 11.1%和1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9%和6.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1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446元,分别增长12.2%和11.6%。
2008年城乡居民按不同收入水平分组增长情况
 
 
合计
20%低收入组
20%较低收入组
20%中等收入组
20%较高收入组
20%高收入组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08年
24104
10383
16096
21147
28075
49506
增长(%)
11.1
18.4
13.0
13.2
10.2
12.3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008年
10692
3875
7082
9699
12688
21824
增长(%)
12.0
8.7
12.0
11.1
9.5
12.8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大。2008年,全市财政支出中对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26%、34.6%、31.7%和43.7%,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安全分别增长18.3%、86%和18.4%。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20.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上年末的3.21%下降为3.02%。年末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18.11万人、274.59万人、245.82万人、202.41万人和181.6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37.62、36.85、44.18、32.32和26.04万人。
    价格指数涨幅由高向低回落。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低于全国、全省水平。涨幅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4.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5.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5%、居住类上涨2.4%;下降的三大类依次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衣着、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0.6%、1.4%、5.3%。2008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9%和10.8%,涨幅分别比上半年回落0.9和1.1个百分点。市区房屋销售价格上涨8.6%,比上半年回落4.6个百分点。
    (六)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科技投入力度加大。2008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52.6%,增幅同比提高28.3个百分点。创新成果进一步体现。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39.6%和3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1.8%和45.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38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3.7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18.6%。全市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4.33%提高为14.81%。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为: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GDP增长从上半年的增长12.4%回落到1-3季度的11.6%,全年进一步回落到11%。2008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10.8和13.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7.4和12.5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二是工业生产效益回落明显。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从一季度的14.6%回落到2008年全年的9.3%,利润增幅从25.3%回落到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3.3%,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出口对销售产值回落的影响近40%。
    三是房地产销售下降较快。上半年随着国家多项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实施,房屋成交量开始收缩;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经济趋缓的影响,购房者信心下降,观望气氛日渐浓厚,房屋成交量下滑势头加剧。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7.7%,增幅比上年回落88.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0.1%,比上年回落115个百分点。
   四是就业压力增大。新增就业人数逐季下降。四季度,全市城镇单位新增就业人员为3.51万人,比二季度减少2.74万人,比一季度减少1.83万人。
    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居民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等矛盾和问题。
    上述矛盾和问题,需要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部署,围绕市委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强党建”的总体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干在实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我市经济稳定增长。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